【涅而不缁念什么】“涅而不缁”是一个成语,出自《论语·阳货》:“不曰‘如之何,如之何’者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”后人引申为“涅而不缁”,意指染料虽能染物,但若本性纯洁,则不会被染黑。常用来比喻人虽处污浊环境,仍能保持清白本色。
一、
“涅而不缁”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成语,主要表达的是人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自身纯洁、正直的品质。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,常用于赞美那些在困境中坚守道德操守的人。
其字面意思是:即使经过“涅”(一种染料)的浸泡,也不会变黑(“缁”),象征着不受外界不良影响。
二、表格解析
词语 | 拼音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 延伸意义 |
涅 | niè | 一种黑色染料 | 《论语·阳货》 | 动词/名词 | 表示污染或磨难 |
不 | bù | 否定副词 | - | - | 表示否定 |
缁 | zī | 黑色 | 《诗经》等古籍 | 名词 | 象征污浊或黑暗 |
涅而不缁 | niè ér bù zī | 即使被污染,也不改变本质 | 《论语·阳货》引申 | 用于形容人品高洁 | 表达对清白、正直人格的赞美 |
三、实际应用举例
- 文学作品:如《红楼梦》中描写贾宝玉虽身处封建礼教之中,却始终保持纯真本性,可用“涅而不缁”来形容。
- 现实人物:历史上如文天祥、于谦等人,面对权势与诱惑,始终坚守信念,也可用此成语概括。
- 现代语境:可用于形容一个人在社会压力或不良风气下,依然坚持自我、不随波逐流。
四、结语
“涅而不缁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提醒人们,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要时刻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。这种品格,是中华文化中极为推崇的价值观之一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或与其他成语的对比,欢迎继续提问。